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3 21:28:11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1、比一比认一认

教学要求:

1、区分形近字,能够组成词语。

2、掌握生字"百、去、米、们、朋"的写法,注意笔画,笔顺。认识新的部首"单人旁",并会写。

3、会读句子"我们是好朋友。","我爱吃米饭和白菜。"。教学重难点:

1、区分形近字,并会组词。

2、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学课时: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比一比认一认。

二、新授:1、出示生字。

白百来米门们月朋

2、认读生字。

3、区分生字。找找不同的地方。

4、给生字组词。

5、指名读一读。教师指导。

6、齐声读。

三、小结。今天区分了形近字。

四、作业。

拓展:还能组哪些词。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

第二课时

2、指名读一读。二、新授: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2、认读生字。

3、讲解生字的写法。

(1)教师示范书写生字。

(2)学生书空练习。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讲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四、作业。生字各写两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出示句子。

(1)教师示范朗读。

(2)一句一句教学生朗读。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4)指名读句子。

(5)齐声读。

2、练习说一说。

三、小结:学习了两个句子。

四、作业:读熟句子。

语文教案 篇2

我根据本节课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简介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再加上现在的考点把握,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我就从语言的得体方面进行了一个整理。我觉得“语言的得体”这个话题很切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还有就是受到了十月上旬隆昌的教师到我县献课后的交流后的启发。他们认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知识的整理。我也有同感:教学方面,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其他方面,应该说是大同小异,但知识的整理,经验的交流方面却有一定的欠缺。语文这门学科知识点特多,学生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效果不理想。一旦把知识点进行恰当的梳理、归类,形成线条清晰的知识体系,或者说形成知识板块。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就要容易一些了。我也就借这次机会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以期和同行们有一个交流、沟通。

2、教学目标简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些要求,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理解给出的材料的内容,并能根据问题作准确、恰当的分析。

能力目标:能基本掌握说话要注意的因素:对象、场合、敬谦词、褒贬色彩、目标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人。

3、分析教学内容、思路的安排以及重点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语言实例的训练,由此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实例的基础上,对语言的得体与不得体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如“李秀才为何挨打?”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的道理。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从理性上对语言的表达获得一定的启示。

教学重点:把握事例的内容,理解讨论分析的问题,了解说话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事例时准确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趣味性较强,应该说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其中的个别联系也有一定的难度,要适当引导、启发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突破难点。

2、能力分析

学生对给出的故事性的例子应该能理解并作出分析、判断。

3、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差异

有的学生怯场,不太愿意在班上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尽可能多的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培养锻炼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与手段

根据新课程的有关标准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对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

在刚上课的时候,我就会对学生提出极为不合常规的要求,再提一个合理的要求,二者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让学生感受到这节课的内容看样子有些不同寻常。在选择实例的时候也注重了趣味性,达到寓乐于学的效果。

2、互动讨论法

在分析的时候,尽可能让学生都动起来,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3、学生表演法

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性强的环节当中,一边表演一边注意其中的对话,从中去体会话语的得体或不得体。

4、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本节课的话题就是“语言的得体”, 整节课的实例还是练习都紧紧围绕着这个话题,应该能很好的把握住核心话题。

教学环节安排:

(一)导入: 4——5分钟

由我的提问加故事引入,设置了悬念,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事例分析及小结 18——20分钟

1、主要是讨论完成,我知识适当点拨。

2、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从事例的探究中进行小结,认识到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重、难点的突破的关键环节。

3、让学生明白如果语言不恰当,轻者得罪人,重者有辱国格。培养学生说文明语,做文明人。

(三)、巩固练习 10——12分钟

1、训练 ……此处隐藏5914个字……愿者——拯救地球,匹夫有责

六、欣赏歌曲《送给不懂环保的人》

1、欣赏歌词

2、歌声中总结

七、作业:观看视频《坚持环保,改变生活》,课后向本地区中小学生发一份“保护家园,从我做起”的倡议书。

八、结束本课时。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单元模块中预习本课内容,训练学生阅读较长说明文的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体特色。学会快速过滤筛选有效信息。

2、在阅读中体味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严谨求实、追求高远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3、辩证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现象。热爱科学、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跨学科知识的阅读与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文章内容本身所传达的具体知识,而要跳升到语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在文章理性客观的描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悟科学精神的内涵:不畏失败,勇攀高峰,锲而不舍,严谨求实。

3、结合实际,拓展延伸。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

1、读:多读课文,走进文中的科学世界,对于感兴趣的知识或话题要积极的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查:这篇文章是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其中涉及许多在克隆研究中的案例和事实,大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查阅这方面的信息,扩充你的知识域面。对于本文的作者,更应该有深刻的了解。建议同学们多从课外搜集资料,为我所用。

3、写:学习语文,不能离开语言表达,除了与你的学习同伴探知讨论、各抒己见之外,一定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整理成文字,这样会促进你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可使你的思想闪光得到永久保存。

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各采众长。

一、情境导入:克隆羊多利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二、步入课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词也经常被用到,只不过我们平时所说的克隆含义更加灵活、更加广泛。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吗?(畅所欲言,将科学术语通俗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学生活动:生活中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

我们这篇文章是科学家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那就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准确严谨。他肯定不会像我们一样去理解“克隆”的含义。他要告诉你一个最准确的答案,什么事“克隆”?

学生找到,大声念出。

(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英文名“Clone”(克隆)。

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句式表达:

如: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我们把这种说明的方法叫做 下定义

考考大家:除了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说明方法?

学生抢答: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等。

(三)感悟精神:

举例子的方法在在说明文中经常用到,我们这篇文章用了没有?

请学生找一下,作者在文中列述科学家在那些动物身上做过克隆实验的例子:(请用说明对象来简单表述)并为他们分类列出:

鲫鱼、鲤鲫鱼——蟾蜍(非洲爪蟾)、黑斑蛙——鼠、绵羊

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动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这体现了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什么精神?

追求高远,追求极限,不满足于现实,勇于探索。

这篇文章看似很理性客观。其实,在文章不经意的描述中,有很多能够体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甘于奉献,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句子,请找出来,画一下:385天59代,10微米;189个,只有两个,80多天,8厘米;247次失败等等。

同学们找的很认真,所以说,大家也很有科学精神。这些数字都体现了科学家勇于进取、严谨求实的精神。

任何一项真正惠于人类的科学技术没有不历经艰辛,曲折向前的。科学的道路,注定要经受考验,失败成其艰辛,而艰辛才正成其价值和魅力。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来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没有科学家们无私无畏的付出是得不来的。

文章说: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请你用你熟悉事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李时珍遍尝百草,勇于实践,将生命置之度外,才著成了古今中外医学上的一枝奇葩《本草纲目》

居里夫人清贫为人、淡泊名利,用毕生精力献身实验室,为人类提取了新的化学元素,堪称典范。

本文的作者谈家桢院士100年的生命里,有70年是全身心致力于遗传学,可以说,科学就是他的生命。我们阅读文章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科学的热爱与崇敬。文章的题目“奇妙的克隆”,“奇妙”就是神奇美妙,我想不沉浸到对科学的热爱中的人是不能体会这种奇妙所在的。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种高贵的品质并以自己的行动继承和发扬这种可贵的科学精神。因为毛主席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大家能够在科学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为了考验大家的科学精神,我现在就要给大家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文章最后一部分说:“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加的进行曲”,请在文中找出这里的“悲”和“喜”分别指哪些内容?

喜: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扩大具有高附加值的动物种群)

有效挽救这类珍稀动物

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悲: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拓展提升:

展开想象:“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站在科技发展的尖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命?

大家刚才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也想告诉同学们:你是独一无二的,我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何其宝贵,它绝不只是一个生物个体那么简单,它应该拥有无上的尊严,生命因其唯一而宝贵!难以想象,假如人的生命也被克隆,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的生命是无法复制也不容复制的!我觉得,要想让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得更好的唯一办法不是克隆,而是:珍爱生命。

最后,让我们用八个字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起立与老师一起放声呼吁!

热爱科学 敬畏生命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